发布时间:2025-01-24 20:54:45
佛龛,是一个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词汇,它有着特定的含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佛教文化中,佛龛是供奉佛像、神位的小阁子,通常为木制,也有石制的。它的形状像一个橱子,有门扉,可以放置佛像,是信徒们进行宗教活动时供奉和祈祷的地方。
在历史文献中,佛龛有时也指代佛寺本身,或是特指供佛的石室。例如,《说郛》卷六十引宋无名氏《鸡林志·佛龛》:“龟山有佛龛,林木益邃,传云罗汉三藏行化至此涤齿。”这里的佛龛指的就是一个具体的佛教场所。
佛龛的词性主要是名词,拼音为“fókān”,注音为“ㄈㄛ_ㄎㄢ”。在不同的语境中,佛龛的用法和含义也有所不同。在网络解释中,佛龛被描述为供奉佛像的小阁子,其具体形式多样,可以是中国古代的石窟雕刻,也可以是现代家庭中的小型供奉台。
在诗词中,佛龛常常作为一个文化意象出现,与宗教信仰、静心修为等概念相关联。诗人们在不同作品中对佛龛的描写,反映了他们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情感。
成语和俗语中也有佛龛的身影,如“佛性禅心”形容人的心性平和,有佛教修养;“泥佛劝土佛”则是用来比喻现实中的某种情境或行为。
佛龛不仅是佛教实践的场所,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。在皇家建筑和寺庙中,金銮宝殿、金漆宝座、祖堂佛龛等都是使用高档材料精心制作的,体现了对佛教的尊崇和礼遇。
在现代社会,佛龛依然是佛教信徒重要的宗教用品,它不仅用于供奉佛像,还用于存放佛教经典、法器等。佛龛的存在,既是对佛陀的纪念,也是信徒们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指引的象征。